人體腸道與外界相通,腸內棲息著大量微生物,其種類和數量在人處於健康狀態時,保持相對穩定和平衡,被稱為正常菌群或原籍菌群(Normalbacteriaflora),它們是機體內環境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並且它們中的大多數與人體在漫長的協同進化過程中形成了共生關係。
一方面人體選擇性地讓某些微生物定植於腸道,並為其提供適宜的棲息環境;另一方面,這些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又促進腸黏膜免疫功能的完善和影響、參與人體的多種代謝功能。人體腸道內有益菌的種類和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應出人體的健康狀態。
現代人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廣譜抗生素的濫用、剖腹產、深加工的食物、與自然環境中多種多樣的微生物接觸不充分等等都影響著我們的腸道菌群,然而這些僅僅是改變我們固有菌群結構中很小的一部分原因。可以說,在當代工業化的社會很少有人擁有一個完全健康的腸道菌群。
那麼有人會有疑問,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的腸道菌群到底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呢?我們是不是需要採取一些措施來改善一下我們的腸道菌群呢?當然,您可以做一個糞便菌群分析,檢測您的腸道菌群組成。但是,通過簡單評估您目前的健康狀況也同樣具有說服力,這些足夠告訴您想知道的答案。
下面有七個告訴您的腸道菌群可能失衡的信號:
1、免疫力地下,反復感冒
感冒一般為病毒、細菌侵害機體所造成的,當病毒、細菌侵害人體時,身體自身的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就會被積極調動,對抗、吞噬這些外來侵略者,使病程縮短。
當人體免疫力地下時,這些病毒超過了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的所能發揮的消滅能力,致使機體受到病毒、細菌的侵害。
反復感冒發生與機體的免疫力有直接的關係,身體的抗病能力不強,不能抵禦外來的致病菌,所以就容易發生反復的感冒。
人體的免疫系統有70~80%是分佈在腸道內或者腸道周圍,而生活在我們腸道內的微生物在調節免疫系統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2、對糖的渴望
舊時代,高糖和高脂肪的富含熱量的食物是很難獲取的,隨著工業化大生產到來,今天,人們可以非常輕易地從商店、超市獲得富含脂肪、糖的食物。從生物演化過程來看,人類變得更喜歡富含熱量的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每天追求精製糖、糖果和冰淇淋就是正常的。相反,對這些高度加工的食品的過度渴望正是機體出現問題的標誌。
有關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在人體的飲食喜好和食欲的調節上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比如,飲食中富含精製糖,一些促進炎症發生的微生物就會在腸道內迅速生長繁殖,這些腸道細菌可能產生一些物質影響人的大腦,通過對神經系統的反射調節,讓人更加渴望得到更多能滿足這些腸道細菌生長和繁殖的食物。對富含糖類和脂肪的深加工食品的渴望是腸道菌群失衡的一個典型標誌。
3、食物不耐受
人體自身,有能力代謝降解單糖、雙糖、澱粉和蛋白質等我們從食物中獲得的主要營養物質。但是也有些人是例外,全世界有70%的人過了嬰兒期就失去了產生乳糖酶的能力,不能降解乳糖,從而出現乳糖不耐受的症狀。
絕大多數的非澱粉多糖和其他一些我們通過食物攝取的物質是被我們的共生微生物降解的。所以當人體腸道內的微生物和所攝入的食物不匹配時就會出現食物不耐受。如果腸道中缺乏某些降解攝入食物的細菌,那麼不僅通過這些食物改善健康的願望會落空,還會出現胃腸道不適和腸漏。
4、焦慮、抑鬱
有確鑿的研究證據表明抑鬱也是一種炎症性疾病。困擾科學家的是這種伴隨著抑鬱出現的輕度炎症究竟起源於哪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我們的腸道菌群可能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腸道內的細菌也可以影響我們的腦功能和心理健康,最近的研究表明腸道菌群在誘導焦慮和抑鬱的發病中發揮作了關鍵作用。腸道內一些細菌可能讓您感到抑鬱,而另一些細菌又可以幫您抵抗抑鬱。
比如,來自土壤的母牛分支桿菌對神經元的作用與常用的抗抑鬱藥百憂解相當。所以研究者們認為未來益生菌產品或許可以替代抗抑鬱藥物或者至少可以作為抗抑鬱藥物的輔助劑。
5、腹瀉、便秘及其它腸易激綜合征相關問題
腸易激綜合征病因有食物過敏、應激反應、乳糖不耐受、情緒變化、環境因素、使用激素等。對於這種不適,目前主流醫學不能完全解釋也不能用藥物徹底治癒。多項研究發現,患者與健康人群比較,其腸道菌群不平衡,乳桿菌和雙歧桿菌數量較低。瑞典等研究發現每天服用一定劑量的益生菌會減輕產氣、痙攣等症狀甚至痊癒。通常表現為腹瀉、便秘、脹氣等。
6、脹氣、口臭、舌苔厚
當人體益生菌數目下降時,腐敗菌可能會在上消化道內大量繁殖,導致食欲不佳、挑食、厭食,甚至出現口臭。而益生菌在腸道中產生大量的低分子酸、過氧化氫、抗菌活性肽,以減少腸道內的氨和胺等有毒有害物質,抑制產胺的腐敗菌的生長繁殖,吸收內毒素,降低毒素來源,改善挑食、厭食、積食、口臭。所以,牙齦和牙齒保持健康時,口臭一定源於消化道。
7、痤瘡、濕疹、過敏等皮膚病
如果您詢問皮膚科醫生飲食和痤瘡之間是不是有聯繫,他們會根據自己所學的知識告訴您,飲食對皮膚健康即使有也只是有很小的影響。但是我告訴您,飲食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恰恰是幫助您預防和治療痤瘡的關鍵所在。
為什麼在現代社會痤瘡成了一個這麼普遍而且廣泛分佈的疾病?許多理論指出,這可能是我們現代的生活方式和我們古老的基因組不匹配的必然結果。
慢性炎症、腸道紊亂和腸道通透性的增加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痤瘡的發生。許多研究都表明腸道菌群的紊亂和痤瘡的發生相關,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和飲食干預都可以改善皮膚狀態。
腸道菌群紊亂和腸道菌群多樣性的缺失增加腸道通透性,誘導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的發生。以上提到的五種問題僅僅是起源於腸道的許多疾病中的一部分。如果您正遭受一些疾病的困擾,您的腸道菌群或許該負一部分責任,您可以試著改變一下您的腸道菌群。科學補充益生菌。
轉貼自微信食藥資訊理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