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再放大招 小程式與公眾號即將打通?
近日,小程式開放新能力,開發者可以授權協力廠商創建微信開放平臺帳號,同時管理公眾號和小程式的使用者,實現使用者身份的打通。
其實,小程式上線以來,一直不斷開放新能力,其中與公眾號的關聯就占了很大一部分,比如小程式與公眾號之間的相互跳轉,公眾號群發文章支援插入小程式卡片等等。此前,小程式官方曾對外表示,“小程式和公眾號並不是對立面,重要的是可以轉化”,這次開放的新能力,也側面印證了這一說法,總之小程式與公眾號的關聯越來越緊密了,同時也不得不引人猜想,小程式與公眾號徹底打通,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以前,商戶雖然可以同時擁有公眾號和小程式,但是兩邊的使用者各自獨立,商戶不能有效識別用戶的身份。在微盟O2O事業部總經理林縉看來,商家不能區分小程式的使用者是不是公眾號的粉絲,也不能辨別公眾號的粉絲是不是小程式的使用者,更不知道哪些用戶既是公眾號粉絲也是小程式的使用者,給商戶的用戶管理帶來了諸多不便。
而要實現用戶的身份打通和管理,需要在微信開放平臺完成註冊後再分別綁定,但是各種文檔、API介面,對一些不懂開發的商戶來說,很難實現小程式與公眾號使用者身份的識別。現在,商戶可以將公眾號和小程式授權給如微盟這樣的協力廠商,通過協力廠商幫助商戶完成創建和綁定流程,從而識別來自不同公眾號或小程式的同一使用者。
林縉認為,小程式與公眾號打通,遠不止如此。試想一下:在商家公眾號中已是會員,商家的小程式自動識別你的會員身份;在公眾號推送文章裡領取的優惠券,使用小程式線上付款時可以直接抵扣;同時在小程式中的買單記錄也可以在公眾號中查找到……公眾號和小程式之間資料和使用者的互聯互通,在方便用戶的同時,更能方便商家統一管理使用者和資料,實現更加智慧的行銷。
小程式+公眾號 產生疊加效應
截至2017年3月,微信公眾號數量超過1200萬個,公眾號已經建立起強大的內容生態體系,成為使用者獲取資訊的主流方式,依託公眾號的觸達能力,企業可以與用戶和消費者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而小程式的出現也一度讓許多新媒體運營者感到困惑——既生瑜何生亮?有了公眾號,為什麼還要做小程式?
林縉表示,從產品功能性來看,小程式的工具屬性更強,是一個獨立的系統,它可以和公眾號關聯,也可以不用和公眾號關聯,用完即走的概念讓小程式不需要粉絲沉澱,有更好的用戶使用體驗。小程式上線半年來,微信不遺餘力力推小程式,這一點從微信搜索結果上就能夠看出來:小程式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公眾號、朋友圈和文章。同時,一大批的品牌商戶也在積極佈局小程式的風口,肯德基就是一個典型,從1月9日首批跟隨微信小程式一起上線肯德基小程式,近期更是推出了小程式點餐的補貼優惠活動,在肯德基公眾號菜單中植入了小程式點餐連結,引導公眾號粉絲使用小程式點餐。
其實,肯德基手機點餐(微信公眾號點餐、手機APP)已經非常成熟完善了,為什麼還要不遺餘力地推廣小程式呢?這正是“公眾號+小程式”兩者疊加所帶來的巨大商業價值。對於商戶來說,更期待的是:公眾號生產內容,觸達粉絲和使用者,小程式做商業服務和交易變現,將兩者結合起來,就能將行銷在微信的生態體系內完成。在實際的運營中,商家如果又想要小程式的體驗,又想要讓客戶成為你的粉絲,那麼就可以使用公眾號作為粉絲的沉澱,而商城、下單、介紹等通過小程式來實現。在公眾號裡做一個自訂功能表,點擊就可以打開小程式,這樣就把小程式和公眾號結合起來使用了。
賦能商業 還需協力廠商服務商
在微信生態中,微信提供的更多的是基礎能力。林縉介紹,這次的“用戶統一管理”也是小程式與公眾號在底層資料上的互通,更多基於複雜場景的應用,比如會員的互通、訂單和支付體系等的互通還要由協力廠商服務商來實現,微信不可能一一去做。作為微信開發服務商,微盟也是首批參與此介面內測的服務商之一,基於微信的基礎能力和開放介面,為行業匹配更加適用的解決方案。未來,即使是不懂開發的中小商戶,也能實現自有公眾號和小程式的無縫銜接。
其實,在小程式發佈之前,公眾號在一定程度上也在扮演著工具的角色,微信掃碼連接線下場景,很多企業紛紛將其作為O2O升級的重要管道,而微盟在這其中也一直扮演著協力廠商服務商的角色,為不具備開發能力的中小企業客戶提供基於微信H5的解決方案。比如,微盟旗下智慧餐廳就是服務線下餐廳的O2O解決方案,通過微信買單、線上行銷、會員管理、掃碼點餐、微信外賣等一系列能力,將線下餐廳與線上商家公眾號無縫對接。不過,相較於需要層層跳轉的內嵌H5,小程式無需載入的原生體驗對用戶來說更加友好。從服務客戶的角度來說,小程式非常必要。目前,微盟針對線下實體門店的小程式解決方案——微盟智店小程式已經上線。
可以預見的是,伴隨企業商戶對小程式理解日益加深,像微盟這樣的協力廠商服務商將在微信生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轉貼自微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