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郵規模難以成長?2017年進口電商不排除放棄庫存銷售
來自海外代購的貨源是最大的絆腳石
全球同價仍然是垮境電商們的共同目標,即商品在中國上架的價格等同於海外零售價。目前,仍然有很多電商業者在海外門市特價時進行採購,透過轉運等物流方式運回國內銷售,這樣的商業模式最原始易懂,但採購成本卻高得難以維持,加上零售價格通常較出廠價格高出一倍以上,相較於在電商平台上低於海外專櫃的價格,倘若跨境電商仍然仰賴門市採購,或是透過經銷商採購,可見此供應鏈的未來性只會漸趨劣勢。
直郵的規模難以成長
跨境電商在經營時必須根據商品種類和屬性,選擇適合的通路和營運模式(直郵、保稅、一般貿易進口等等)。
直郵模式能經營者感到輕鬆而無備貨、資金壓力,但卻難以規模化。大多從事直郵的經營者,都是販售獨特性較高的商品,如此一來必須準備很多SKU,但是訂單卻不一定多。因此,直郵多重視利潤高、毛利高,則企業容易生存,同時卻也無法達到較大規模。反之,保稅模式的商品毛利率不一定高,但是成交量大,能確保公司的營運規模,而缺點則是資金壓力大。
中小電商的優勢
對於供應商而言,大平台採購量大、信譽高,更值得接觸嗎?
其實,大電商在單品採購的採購量特別大,但是要求多,必須有清楚的供應鏈甚至是授權,單次採購可能只有三至五個SKU,而每個單品SKU至少一萬個單位以上。因此,大電商為了降低成本而集中採購的目的,能給供應商的利潤空間並不大,退貨的風險也較高,由於採購量大,議價空間的彈性不多,使得大電商可能不是最佳選擇。而小電商的特色優勢剛好相反,單次採購上百個SKU,單品維持幾十個進貨,但是毛利空間較大。
中小電商的資金壓力
中小電商與供應商通常以現結為主要付款模式,原因是愈小規模的電商,公信力愈不足,直到採購規模夠大、雙方配合期間夠長,能取得彼此互信基礎之後,才能具有較彈性的付款期限。因此,規模愈小則愈無賒帳空間,買貨必須全額付清,造成資金成本的壓力。
儘管目前多以現結作為主要付款模式,但在整合供應鏈及周邊相關金融服務的技術提升後,有望解決此問題。
跨境進口電商未來不排除放棄庫存銷售
展望未來,無論是大型電商或是中小電商都將不再做庫存銷售,庫存將由品牌端與供應端負責。對於大型電商而言,透過包銷的方式鎖定產品庫存,或是不讓其他平台販售;而中小型電商因為銷售差異化程度較高的特殊產品,甚至不重疊主流平台的銷售商品,如此一來,也無法做庫存。
共用與利他將是跨境電商的共同新目標
對於經營進出口的跨境電商而言,產業供應鍊很長,並沒有辦法由一家公司專職處理所有的事物,所以「共用」與「利他」成為發展的重要關鍵。共用是指與好的合作夥伴創造共贏的目標,利他則是在自我的優勢中,一起開放給需要的人,同時保有一定的收益。在不增加過多的成本負擔下,彼此互相合作,延續未來的發展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