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31日 星期四

台商西進大陸的分享

台商來大陸發展,剛開始由於環境不熟,許多上游零配件供應廠家是隨著下游出口的生產企業,一個拉著一個跟隨著來大陸,形成一條上下游完整的生產鍊。那時大陸的GDP以兩位數快速成長,出口暢旺加上來料加工退稅的優惠政策,工人來源不缺、成本低廉,許多台商在那個優勢環境中逐漸失去了危機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陸本土的中小企業如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市場的競爭開始,不論是Wal-Mart或K-Mart等大Buyer,開始向低價的大陸供應商傾斜,台商陷入進不得也退不得的困境中。

當時台灣有許多優勢的基礎產業進入中國大陸,如台南的模具加工、塑膠射出機台、台中的精密NC工作母機、高雄的煉鋼企業,我相信至今仍是許多大陸相關企業如數家珍、津津樂道,可惜這些以技術領軍的基本產業也因沒有有效的整合而逐漸退出市場,至今仍令筆者扼腕不已。


筆者認為有下列幾個因素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第一、來大陸作生意一定要看清大陸政策的風向,而不是一昧的靠技術
台商很少看大陸的中央台新聞,走到那裡都先要問那裡可以買到衛星碟子,可以收看台灣的電視節目,認為大陸新聞太過八股、太過政治化不值得一看。直到後來,筆者發現在工廠裡那些黨員每天必抱著餐廳電視看新聞,問了以後才知道,許多中央的政策與黨的風向全在那半個小時的新聞中,而這些政策風向直接關係到全中國未來產業與經濟的變化,甚至連人民幣的升跌也在那字裡行間。許多台商朋友直到許多事情發生後才開始漫罵抱怨,其實如果他們當時認真看清國家政策風向,是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風險的。

第二、不願意主動和官方人員接觸
台商除了忙自己企業的業務以外,生活圈是非常狹隘的,在台灣作生意和地方政府官員似乎沒有任何關係,像似兩條永不相交的平行線,也像似井水河水互不相犯,這種不和官府來往的觀念和習慣在大陸是行不通的。別忘了,所有政策與解釋權是握在這些地方政府官員的手上,有那些優惠?有那些補貼?有那些將開發?那些將禁止的項目?只有那些你不在意的小官員最清楚,如果這些人不是你的朋友,到時候吃虧的一定是自己。

第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私心
不得不承認台灣人為自己打算的私心太重,很少人能認清楚覆巢之下無完卵的道理,當大陸產業開始壓境的時候,同行業之間不能互相聯手共禦敵人,而終遭到個個擊破的悲慘命運。筆者舉一個現在發生的例子,友達這次遭蘋果除名,拱手讓給大陸的京東集團,台灣的四大屏幕廠也開始遭到韓國三星與大陸的六代半廠的追擊,回想前年大陸為挽救台灣這四大屏幕廠訂單的下滑,曾派採購團一次下達40億美金的訂單,但台灣卻選擇低價把貨出給韓國三星,再讓三星加價賣給大陸,此仇此恨大陸是不會忘記。而台灣卻從中沒有得到任何好處,如今蘋果轉向韓國大陸,並不全然是市場的選擇,而是看準台灣廠商的不團結,自己會分化自己、會殺價,譬如:台灣的四大屏幕廠雖佔有技術與產能的絕對優勢,但如果不能在群創(原奇美電子)的帶領下,共棄私心結成聯盟,共同抵制韓國無所用其極的手段,最終將會把整個市場拱手讓人,其下場也會逐漸走向滅亡,對台灣引以為傲的電子業將是沉重的打擊。

第四、台灣人莫名的優越感害死人
過去在工廠時,為生活管理曾做過一次問卷調查,其中一個問答題是:請問管理幹部最讓你們反感的是那句口頭禪?結果是:我們台灣人是如何如何?各位在大陸是不是也犯過同樣的錯誤?是的,筆者也搞不懂為什麼?筆者來大陸前,從台灣移民到美國長居十年,為什麼在美國的社會或企業裡從不曾聽過台灣人說過同樣的一句話?而在大陸卻會常掛嘴邊,台灣人常罵大陸的山寨產品,但為什麼大陸的山寨可以搞出小米?BYD?台灣人莫名的優越感在大陸起到很大的反作用,因此當台商陷入困境的時候,為何很少大陸朋友願伸出援手?或許就是那句話影響所及的副作用。

第五、台灣人是亞細亞的孤兒
韓國所有的商品掌握在幾家韓國政府支持的大企業手中,交易中或多或少都有政府的影子在裡面,連日本的商社也不例外。唯獨台商在大陸卻是一群奶奶不愛、舅舅不疼的孤兒,是死是活沒有人過問一句話,整個產業界沒有完整的戰術戰略布局,因此許多失敗的台商並不全然是台商自己的責任,台灣許多名列世界第一的產業,如今還有幾項存在?隔海相望的親人又在那裡?

現在往來海峽兩岸的年輕一代,打拼奮鬥的目標與產業或許和我們當年有極大的不同,但現實的環境並沒有太大的改變,如何深耕立足、融入大陸的社會仍然是擺在每個人眼前的大問題,面對這群狼的社會,它有它的遊戲規則,如果你只把自己當做是過客,沒關係,過了期限你還是能回台灣過過小確幸的生活,如果你想跨越十三億人的社會人群,你就必須要強迫自己更要能踩在點上,觀風跟潮更要比他們兇狠,也要有手段事事站在他們前面,天佑台灣!天佑所有的台商!

轉貼自微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