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加班=競爭力?

加班=競爭力?

  根據統計,台灣平均工時全球第三高,但是人民平均薪資卻低於其他國家,前陣子政府實施一例一休政策吵得沸沸揚揚,因為沒有彈性的法律,即使立意良善,仍會引起諸多爭議,但是勞工的權益問題不只是政府的事,企業主更應該負起大部分的責任,如何提高生產力,增加員工產出效率,是企業應該思考的重點,而不是陷入加班越久越勤勉的迷思當中。


  近年來,日本的過勞死案件也廣受討論,引發許多企業主動要求改善員工上班效率的動作。例如,無印良品推動不加班政策,一到下班時間,就關燈趕員工下班。

  另外一家員工人數超過一萬人的軟體系統公司,SCSK株式會社,最在意的就是提高員工們工作效率與價值。他們實施「防止加班」的措施,針對加班的員工發出告誡牌,貼在桌子上提醒他們思考工作分配的重要性,不同於大多企業加班費的作法,只要員工有效降低加班次數與時間,SCSK便發獎金。此外,SCSK甚至要求員工站著開會,目的避免會議時間過長。全聯實業總裁徐重仁也曾表示,開會匯報的紙本不要超過一張A4,除了準備按鈴提醒時間進度,絕對不超過一小時,進會議室只說重點。

  SCSK2008年開始縮減員工的加班時數,經過多年的努力,員工平均加班時數減少一半以上,營業額卻翻倍成長。由此可見,加班與否和企業競爭力沒有絕對相關性。


  台灣工時長,老闆們都必須負責。倘若我們家中的孩子上學、補習、寫功課的時間過長時,我們也會幫孩子們調整作息。如果老闆都用同樣的心情對待員工,不僅能提升員工上班的愉悅感,還能提升企業效率的競爭力,導入正向循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